简介

概述

·  基督教青年会宗旨:服务社会 造福人群

·  基督教青年会会训:非以役人 乃役于人 Not to be served, but to serve

·  基督教女青年会会训:尔识真理 真理释尔 You know the Truth,and the Truth will set you free

       基督教青年会是全球性基督教青年社会服务团体,已具有160 多年的历史。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创建于1895年,并存在至今,其努力目标是“发扬基督精神,团结青年同志,养成完美人格,建设完美社会。”“不但注意个人的灵德,而且还看重体、智、群三方面的提练。”
       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作为以基督教为根基的社会团体,在中国这个自古以来就敬重老成和经验的国家里,创造了一个以青年为主题的运动。在国家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为青年人在努力完善自身的同时积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提供了广泛的成长和发展的空间。


初创时期:1885年至1902年

      基督教青年会(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简称Y.M.C.A.,1844年6月6日由英国商人乔治威廉创立于英国伦敦,希望通过坚定信仰和推动社会服务活动来改善青年人精神生活和社会文化环境,现已蓬勃发展于世界各地,在约110个国家有青年会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TVS0UJ](%@[)C~L]H0LJ[AV.png         青年会活动1851年传到美国后,逐渐从单纯以宗教活动为号召的青年职工团体,发展成以“德、智、体、群”四育为宗旨的社会活动机构。首先将四育思想完整提出并定为宗旨的是纽约基督教青年会,1866年总干事麦克班尼(Robert R.McBurney)正式将四育定为宗旨-“青年会之内容为德育、体育、智育、群育(spiritual,mental,physical,social)诸部。盖所以求完人之幸福,使身、心、灵俱臻理想之发达也”。1854年,美国和加拿大联合成立了“基督教青年会北美协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Y.M.C.A. in U.S.A. and Canada)。1855年,欧美各国青年会在巴黎举行第一次国际会议,组成“基督教青年会世界协会”(World Alliance of the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Society),1878年并存在至今,20世纪后,青年会逐渐从对个别青年施加影响,扩大成为对整个社会推行改良主义、参与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基督教的外围团体了。

       青年会据《圣经》新约马可福音十章四十五节的经文,以“非以役人,乃役于人”为会训,意思是不要受人的服事,而要为别人服务。以德智体群为宗旨 ,顾立克(Halsey Gulick,1865-1918)所设计的会徽上,分别有spirit,body,mind三个英文字,代表身、心、灵三个层面,会徽三角后面有PX的重叠英文符号,是希腊文“基督”的字首。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宗旨是“发扬基督精神,团结青年同志,养成完美人格,建设完美社会。”“它要发扬基督的社会福音,实施社会的改造计划。它不但注意个人的灵德,而且还看重体、智、群三方面的提练。” 
       青年会主要分以职业青年为主的城市青年会和以学生为主的学校青年会两部分。中国最早建立的是学校青年会,1885年由传教士施美志 和毕海澜分别成立于福州英华书院和河北通州潞河书院,当时彼此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也没有专职的青年会干事。1888年北美协会应在华传教团体和个人的请求,派魏夏德针对东方国家对青年会的需要,以及北美协会能提供的帮助在中国、印度、日本等国进行了长达4年的实地考察。魏夏德对“国外传教运动”极感兴趣,希望青年会能发展到“传教区域”,终于在1886年的美国诺斯菲尔德大会上决定在所有传教地区开展青年会工作。在华传教士认为教会大学在20世纪“对于中国的贡献,当不亚于19世纪中大西洋沿岸各大学对于美国的贡献”的观点对他非常鼓舞。1890年在华外国传教士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全国大会,魏夏德报告了青年会事工,大会决议向北美协会请求派人到中国来组织青年会,魏夏德也“确信北美协会应负协助中国各地建议学生青年会之责任。”1895年10月5日,北美协会派遣生长在中国、并为学生海外传教运动工作过5年的来会理到中国,成为第一名青年会干事。 
       万事开头难,“研究决定方针如下:先于首都、省会、及教育中心城市设立青年会,以为其他各地之倡率;向学生及智识阶级从事宣传,使之了解青年会之理想及原理。”来会理选择了政府推行新教育的基地-天津作为发展青年会的工作地点,有高等教育机构四处和一些基督徒。在这些学生中提倡青年会,就是“对新中国未来的伟人做些感化的工作,影响重大,自可不言而喻。”天津离北京近,是交通要道,凡到华北来的传教士必先经过天津,他有机会和许多传教士会面,利于发展青年会事业。1895年12月8日天津青年会成立,称“学塾基督会”。1897年6月6日,天津青年会会所落成。
       1896年北美协会总干事和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世界学盟)发起人兼总干事穆德第一次来中国,访问了所有高等教育机关,“使中国学生确实知道加入世界基督教学生团体的利益。”在他来华之前,学校青年会只有5个,他访问鼓励后增加了22个。1896年11月3日至5日,穆德召集27个学校青年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大会,组成“中国学塾基督幼徒会”,形成了青年会全国组织,随即以团体会员参加世界学盟。
   1898年,北美协会续派格林、路义思、巴乐满来华。1899年,又续派苏君来华组成了北美协会中国干事部。1899年5月,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大会。 
   1900年1月6日,路义思在曹锡赓帮助下,为职业青年创办了第一个城市青年会-上海青年会。1901年宋愚溪加入天津青年会,他们是最早为青年会服务的中国人。 
   到1901年,全国共有学校青年会40处,城市青年会3处(天津、上海及香港),中国干事2人,外国干事6人(包括派驻朝鲜1人),永久会所只有天津1处。但是青年会选择知识界青年为其工作对象、重要城市为其工作地点的工作方针,已基本确立,形成了青年会两大基本工作形式-城市青年会和学校青年会。


形成时期:1902年至1907年

       基本工作方式确定后,青年会必须运用新方法才能开拓,否则“必将限于教会学校之内。”青年会在教育界有特殊工作的必要,和当时国人对科学的渴望,穆德建议用科学演讲来,并他说服普渡大学教授饶森伯从事青年会工作。北美协会1902年派饶森伯来华,开始在南京向参加乡试的举子们进行科学演讲,给那些受传统教育的士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收效很好。后来,他扩大了科学演讲的范围,包括教育、卫生、农林、实验等项目,还赴欧美收集题材与仪器。1912年3月在南京演讲时,政府内阁人员皆赴会,一致表示应该提倡科学。在不断邀请的鼓励下,青年会于1912年12月第六次全国大会上决定成立“讲演部”,想通过演讲计划,“博得全国政商学界对于青年会之信仰”,进一步开展工作。1913年余日章任讲演部主任,在多达14个省进行了带有实物表证的演讲,听众达几十万人,“使有势力的领袖们感动得落泪,并采取坚决的行动”,对中国学界及非基督徒学生的影响日益扩大。讲演部成了青年会“突出的特殊项目”,“事业最重要之工具”。
       1902年5月26日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大会,修订青年会宪章,城市青年会正式参加全国组织,定名为“中韩港基督教青年会”(TheYoungMen’sChristianAssociationsofChina,KoreaandHongKong),活动范围包括朝鲜,去掉“学塾”二字,使青年会成为包括社会各界的青年宗教组织,全国机构称“中韩港基督教青年会总委办”。这时有中国及朝鲜干事12人,外国干事11人。1907年召开的基督教入华百年纪念大会,对青年会的工作十分肯定。 
       青年会还是中国体育事业的开创者,1902年在天津和上海举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运动会。1908年11月17日,北美协会派晏士纳为体育干事,正式开始了现代体育的训练与推动。他在上海青年会组建教练班,培训体育干事人才,举行健身班、运动队、团体比赛、体格检查、及沐浴等。在每个青年会里,有健身房和体育事工是基本的要求。“全国参加体育程序之总次数,恒在百万以上。”还举办体育干事训练学校。1909年(一说1910年)在南京召开南洋工业展览会时,在青年会的主办下,在南京举行了中国第一次全国运动会。有各地运动员150人出席,参观者达万人以上。1913年青年会在马尼拉还举办了中日菲三国参加的远东运动会,训练参赛选手及会务筹备均由青年会主办。1914年在北京天坛举办了第二届全国体育运动会。 
       1905年留学日本形成高潮,1906年青年会派王正廷在东京神田美士化町的日本青年会会所设立了最早的留日青年会。1909年成立留美学生青年会,王正廷任总干事,翌年余日章继任。1910年成立留英青年会。青年会因有相应国外的组织,从留学生中征得不少愿意献身青年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如晏阳初、傅若愚、蒋廷黻、刘湛恩、全绍武等都为青年会的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基督教青年会是世界基督教青年协会和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的团体会员,与世界基督教团体保持联系也是中国青年会全国协会的基本任务。1899年,福州神学院教授陈敏望出席美国诺思菲尔德及威廉姆斯顿的世界学盟第二次会议,成为青年会派往国外的第一人。1904年,曹锡赓以友谊学习名额赴美国考察,这种“友谊学习”方式后来发展成为固定方式,对干事本身和青年会运动都有极大收益。1900年南京金陵大学黄荣良出席法国凡尔赛的世界学盟大会;1902年北京大学陈维城出席丹麦苏罗城的世界学盟大会和挪威克利荀尼亚的青年会世界大会;1905年曹锡赓出席荷兰新德城的青年会世界大会。正是通过这些活动和会议的联系,青年会才成为世界青年会和世界学生运动的一员。 
       青年会的工作重点在学校和城市,非常注意文字宣传工作,并卓有成效。早在1897年就发行了《学塾月报》,每期1页,旋改为《青年会报》,每期4页,每年出6期。1902年成立“书报部”,专门负责文字宣传工作。1903年,被誉为“当时唯一伟大之基督徒作家”的谢洪赉的到来,为书报部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06年2月,《青年会报》改名《青年》,每年12册,分图书、社论、来稿、译件、经课、青年会新闻、播道论七项内容;同时创办英文《青年季刊》,每年4册。1909年《青年》销售量达3700份,1911年则增至7000份,“为当时中国基督教报纸之销路最广者”,“先后凡7年,俾自寥寥数页之学塾月报扩充至教会惟一有价值之杂志。”1911年,为适应中国引进西学的潮流,接近中国各界上流人物,“扩张青年会事业”,“发展其新知识与新道德”,创办了《进步》月刊。1917年《青年》与《进步》合并为《青年进步》月刊,每期销售多达7500份。1920年“出版210种不同的书”,“新书和重版书共233100本,合计600万页”。“它不仅领社会潮流之先,而且因为介绍高尚文化生活而受到一些社会人士的欢迎。” 
       1912年6月,经全国协会呈请,中华民国内务部正式批准青年会全国协会立案。1912年,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第六次全国会议,决定在上海建立总部,改称“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组合”(TheNationalCommitteeoftheY.M.C.A.inChina),推举巴乐满为第一任总干事。朝鲜青年会自行组织总会。这时,全国有市会25处,会员11300人;校会105处,会员3876人。青年会逐渐扩大,任务加重,开始分部办工,有总务部、庶务部、城市部、学生部、书报部、体育部和讲演部。1915年11月召开青年会第七次全国大会,改称“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YoungMen’sChristianAssociationofChina),一直沿用至今。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论及基督教对中国社会改革的影响时,提到对中国的西方教育最具影响力的机构之一就是中华基督教中华青年会。“从第一任总干事来会理1885年到中国直到1949年,青年会一直是中国社会改革的推动力。它对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方面产生的影响,在世界上任何其它国家和地区找不到同样的例子”。

  公安备案号:35020302001328


在线咨询

您好,请点击在线客服进行在线沟通!

联系方式
扫一扫二维码
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35020302001328